注册“中塔塔罗网”
 找回密码
 注册“中塔塔罗网”
中塔塔罗网 首页 相约塔罗 心理塔罗 查看内容

【盖娅心语】按时生气,防止抑郁 | 这本可爱的书,建议你读10遍

2021-10-15 09:57| 发布者: 汽车人| 查看: 656| 评论: 0|原作者: 盖娅心语

摘要: 在界限被侵犯时,勇敢地捍卫自己
以下文章来源于看见心理 ,作者看见心理主创团
生活中的我们,每天都会面对各种不快乐的事情。而且,这些事情往往是来自人际关系的——


被上司批评得体无完肤;

被伴侣、朋友埋怨;

被七姑八姨街坊邻居指指点点;

……
 

出于“体面”、“害怕”,或者“做一个好人”之类的想法,当发火的冲动涌上来,很多人会熟练地选择把它们压抑下去。

这样的熟练,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未曾发觉,却不知不觉憋出了“内伤”。

今年很火的故事书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中的主角蛤蟆,也是这样的一个“受气包”。

面对朋友对自己过度的管束、指责,他只默默忍受着,无法维护自己,最后陷入抑郁。

所幸,蛤蟆在10次咨询后,学会了一件重要的事——表达愤怒。

他开始理解,一向活力满满的自己是如何抑郁的,又是如何好起来的。

希望他的故事,也能给你启发。


深陷抑郁的蛤蟆

故事的开场角色,是蛤蟆的朋友——善良的鼹鼠。

他打算去蛤蟆的豪宅找他玩。

但走进蛤蟆的家,他感受到了压抑的气氛:荒凉、脏乱。

在一堆旧衣服底下,他发现了这位朋友。

大眼睛半睁着,神色黯淡,衣着松垮,衣服上还有污渍……

书中用“有史以来最悲伤的蛤蟆”来形容他的状态。

鼹鼠心里乱糟糟的,要知道,过去的蛤蟆总是衣着光鲜、神采奕奕。

他意识到,蛤蟆的内心肯定经历了重大的变化。

于是,鼹鼠联系了共同好友——獾、河鼠,一起帮助蛤蟆。

最后他们给他预约了心理咨询



和咨询师第二次面谈时,蛤蟆承认自己最近不太快乐:

很长一段时间,一切都变得十分黯淡,我提不起兴趣做任何事情。

我也感觉自己好像没什么价值,还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。

大约三个月前,我找不到出路,甚至还想过自杀。

咨询师问他:具体是什么让你不快乐呢?

蛤蟆说起了自己闯过的祸——


他曾因为偷车被判了20年的监禁。后来是在牢头女儿的帮助下,才从监狱里逃了出来。

坐牢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,但我都挺过去了。

但真正让我受伤的是——我回家后,朋友对待我的方式。

河鼠说他“讨人嫌”、“丢人”,獾也毫不客气地责骂蛤蟆——“你不觉得害臊吗?”、“你对得起你的父亲吗?”

这些指责真的刺痛了蛤蟆。

 

咨询师问:然后你做了什么?

蛤蟆告诉咨询师:

大家对我生气时,我就会不自在,

但,只要能让他们重新喜欢上我就行。

所以我认错,保证以后会谦虚恭顺。
 

看到这里,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:

朋友指责你时,你下意识的反应是什么呢?

  1. 我会很受伤,第一反应就觉得肯定是自己错了。
  2. 我会生气!不能好好说吗?凭什么?
  3. 就事论事,错了就认,没错就争,不行就分。
 
故事中的蛤蟆面对指责,常常用的是第1选项——认同对方,熟练地压抑自己。
 
哪怕是十分过分、不公平的责骂,他的第一反应也是照单全收。
 
但这并不是出于真心的,在咨询中他怒气冲冲说出了很多陈年哀怨。
 
但现实中的蛤蟆憋住自己真实的怒气,巧妙地跟朋友们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。
 
这让蛤蟆深陷抑郁。


愤怒向内,就转成了抑郁
 
“压抑愤怒——抑郁”,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呢?
 
其实,从精神分析早期开始,许多理论家和临床医生就认为:
 
无法应对愤怒,与抑郁的发作有关。
 
研究人员Goldman&Haaga(1995)也发现,
 
与没有抑郁的对照组相比,抑郁的患者——
 
1. 更容易愤怒;
2. 与此同时,他们也更害怕表达愤怒,因此,更倾向于压抑愤怒;
 
因为部分患者会担心直接表达会破坏人际关系,或者遭到报复或拒绝。
 
蛤蟆也是如此。
 
在别人越界时,蛤蟆不是没有愤怒的感觉,只是,他根本不知道要怎么表达,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表达。
 
书中一个例子,将这种纠缠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——
 
一天,獾来到蛤蟆庄园,
 
毫不客气地要求蛤蟆把校董的职位让给他,还不忘嘲讽蛤蟆的抑郁:
 
“我想我这辈子都没抑郁过。大概是我有太多事情要做,没时间发呆想心事。”
 
看到獾如此厚颜无耻,蛤蟆的内心充满怒气,只想给对方一拳。
 
可是,愤怒在出现那一刻就消失了,瞬间他变得悲伤、自疑——
 
“也许獾终究是对的,也许自己应该辞职让獾接管,獾肯定会对工作投入大量精力。”
 
面对獾的咄咄逼人,蛤蟆却完全无法表达怒气、维护自己的权利,甚至还开始认同獾。
 
为什么会这样呢?
 
在和咨询师探讨的过程中,蛤蟆意识到:
 


他很难承认自己的愤怒。

因为总觉得如果别人知道他生气了,他就会受到惩罚。

结果就是他吞下了怒火,却化成了内疚。


 
在这种愤怒处理模式下,蛤蟆的自责就不停地拉扯着他:
 
一方面会想:我怎么这么容易生气呢?
 
另一方面又批判自己:为什么我不能捍卫自己?
 
双重的自我审判,让蛤蟆的自我价值感不断降低。


这一类人,容易因不敢愤怒而抑郁

 
蛤蟆的抑郁并不是个例,有相当部分的人和蛤蟆一样。
 
当他们的愤怒出现时,内心的冲突首先就拖垮了他们。
 
而这个过程的发生,主要是由他们早年的生存经验,和愤怒当下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共同完成的:
 


研究人员Rudden和Busch发现,那些对于拒绝、指责非常敏感的人,往往容易抑郁。
 
这种敏感,主要源于充斥着失望和无助的早年经历。
 
在那样的成长环境中,他们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好,不讨人喜欢,才会被指责。
 
即使长大后,他们仍然会对别人的拒绝、指责十分敏感,容易被挑起愤怒情绪。
 
心理学家亚伯拉罕认为,抑郁患者的自恋脆弱性带来的过度愤怒、想要伤害他人的幻想,会让他们自责,进而给自己带来内疚和焦虑。
 
这个过程中,可能发生这3种内心冲突:
 
1. 自责:“我怎么能因为这一点小事儿生气呢,也太小气了吧!”
 
2. 这种自我批判的想法也会投射到他人身上:他要是知道我这么容易就生气,会不会也觉得我很记仇,我会不会失去这段关系。
 
3. 除此之外,不敢维护自己权利的人,会觉得别人很强大,而自己弱小无力。
 
多种内心的冲突叠加在一起,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就会不断降低,抑郁也就发生了。
 
而这又会进一步增强自恋脆弱性,让他们对于别人的拒绝更加敏感,形成恶性循环。
 
蛤蟆就生长在一个这样的家庭中。
 
他的父亲非常严厉,总是训斥他,也从来没有认可过他。
 
但他实在太渴望得到父亲的爱与关注了,所以有时会做一些傻气的举动来吸引父亲的注意力。
 
可是有一次,父亲竟直接把他从膝上推了下去,对母亲说:我受不了他这幅样子。
 
如今父亲已经去世20年了,可怜的蛤蟆依然记着这样的训斥和嫌弃。
 
因此对别人的责备十分敏感。


要减轻抑郁,你得学会表达愤怒


 
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打破抑郁的恶性循环,敢于表达愤怒呢?
 
答案是:发一次火。
 
因为我们表达愤怒的障碍,往往在于「对自身愤怒的评判」和「对愤怒后果的想象」。
 
而发火,让我们知道:
 


愤怒是可以表达的;

愤怒并不会让我们失去一段关系,反而会让双方的关系边界更健康。


 
但前提是,我们处在一段「安全的关系」中。
 
蛤蟆就是在与咨询师的面谈中,成功学会了发火。
 
咨询师是怎么做到的呢?
 
 1. 将蛤蟆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 
 
在过往的人生经验中,蛤蟆常常把自己放置在一个等待被教导的弱小角色上。
 
就连见咨询师,也是在朋友的要求和施压下才来的。
 
这样的蛤蟆,只懂得全盘接受别人的意见,毫无自己的想法。
 
又怎么敢冲别人发怒呢?
 
而在咨询的最初,咨询师就问蛤蟆:你能告诉我,为什么来这儿吗?
 
蛤蟆说:是朋友让我来的,他们说我需要咨询。现在我准备好听你的。不管怎么做,只要你觉得是最好的,我都会照办。
 
但咨询师却说了一番让蛤蟆深感意外的话:
 
恐怕这样行不通,我建议今天会谈后就结束咨询。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时,我们才能真正合作。
 
咨询师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出来的态度,让蛤蟆突然意识到,
 
自己应该是主动的参与者,而非一个坐等受教的无力的人。
 
这也为他后面的勇敢发怒打好了基础。
 
 2. 心理教育:愤怒是人的基本情感 
 
第四次咨询过程中,咨询师告诉蛤蟆:
 


愤怒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情感。

然而,如果愤怒遇上了父母的绝对权力,我们就只能学习如何不带攻击性地发火。

如:撒泼、怄气、拖延......


 
虽然这看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心理教育,但对像蛤蟆这样不敢生气的人而言,意义却很大:
 
他头一次知道,原来咨询师认为愤怒是人十分正常的情感,是可以向外表达的。
 
 3. 承接住蛤蟆的愤怒情绪 
 
逐渐地,蛤蟆能慢慢地松开内心对怒火的压抑,并在咨询的最后,成功地向咨询师发了一次火:
 


此时此刻,我对你很生气,而且已经有一阵子了。

现在我要把火都发出来。

你好像总要让我承认错误和失败,可你从没直说你是怎么看我的。

你从来不告诉我你是怎么看我的,难道你不是合格的咨询师吗?

我都搞不懂那是什么意思。

有时候,你那样子就像我父亲。

我受够了!


 
咨询师十分惊讶,但却全然接纳了蛤蟆的怒气,也没有因为他的发火抛弃这段关系。
 
爆发出愤怒的蛤蟆,也对刚才的所作所为有些陌生和害怕,但他突然觉得自己有力量了,再也不用卑躬屈膝、默默吞下怒火了。
 
但是,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,毕竟蛤蟆一生中生气的次数屈指可数。
 
而表达愤怒它就像一项技能,只有充分的练习,才能自如地掌握。

图片



……


 
很多人都像蛤蟆一样不敢生气。
 
每次就算感受到愤怒,整个人也会僵在原地,事后又后悔自责。
 
一方面,是受令人感到失望、被拒绝的成长环境的影响。
 
另一方面,社会文化也极大地塑造了我们表达愤怒的方式。
 
我们常常被教导要学会忍让,要懂得吃亏是福,却很少知道,还要捍卫好自己的边界。
 
蛤蟆在咨询的最后,终于释放出了愤怒,他开始练习站在自己这一边。
 
也是从这一天起,他真正打破了愤怒与抑郁之间的恶性循环。
 
相信在一次次守卫自己边界的过程中,他能够逐渐变得强大而自信。
 
也希望我们都能像蛤蟆一样,在界限被侵犯时,勇敢地捍卫自己。
 

作者:苏小菲 
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看见心理(ID:kanjianxinli1)。累了,就来看见心理。这里是由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创立的心理平台,提供专业心理内容与服务。

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