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塔塔罗网

标题: 中国的“吉卜赛部落”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中华塔罗网    时间: 2006-9-27 21:45
标题: 中国的“吉卜赛部落”
<p align="center"><img alt="" hspace="0" src="http://hsb.huash.com/img/2004-11/15/xin_e96f392f5fa44a7591778f78b7d7e8be.jpg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/></p><p align="center">村中也有人不相信自己是吉卜赛人的后裔,高作亮(右一)认为,</p><p align="center">有一门技术要比*算命糊口更有生活保障</p><p align="center"><img alt="" hspace="0" src="http://hsb.huash.com/img/2004-11/15/xin_c5cd0ec6d3554d41aeb58637a6e1cd57.jpg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/></p><p align="center">薛家湾村</p><p align="center"><img alt="" hspace="0" src="http://hsb.huash.com/img/2004-11/15/xin_1b6be63315264a71abc543ef3d40565a.jpg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/></p><p align="center">孩子们还搞不懂太极的真正含义,</p><p align="center">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们只把绘制这种符号当成一种娱乐</p><p align="center"><img alt="" hspace="0" src="http://hsb.huash.com/img/2004-11/15/xin_16d45d6782334c7a9a5706184b8bce8f.jpg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/></p><p align="center">薛家湾人制作禳解灾祸的“道具”</p><p align="center"><img alt="" hspace="0" src="http://hsb.huash.com/img/2004-11/15/xin_a3d85782c64e498c9f7adfbeb96a9244.jpg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/></p><p align="center">高作祯的二儿子初中毕业后一直跟父亲学习祖传手艺。薛家湾人的手艺传儿不传女,</p><p align="center">媳妇也可以向婆婆学,但绝不传给外人</p><p align="center"><img alt="" hspace="0" src="http://hsb.huash.com/img/2004-11/15/xin_af33b65cd49c478a8f119f93607ba773.jpg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/></p><p align="center">刘世莲已经七十多岁,这一次她是被兰州一老板专程请去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的。</p><p align="center">儿孙满堂的她希望孙女有朝一日上了大学能好好研究一下她的手艺</p><p align="center"><img alt="" hspace="0" src="http://hsb.huash.com/img/2004-11/15/xin_60686323510740cbb8e1aea2e059f220.jpg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/></p><p align="center">薛家湾隶属于李家湾行政村,村主任柳东昌的妻子每年也会外出为人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</p><p align="center"><img alt="" hspace="0" src="http://hsb.huash.com/img/2004-11/15/xin_b1b287ca607c474d8f85a17ff732690c.jpg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/></p><p align="center">十月二十七日早上,在严冬来临之前再次告别村庄,</p><p align="center">郭宗林踏上离乡的路途,这次的目的地是青海西宁</p><p align="center"><img alt="" hspace="0" src="http://hsb.huash.com/img/2004-11/15/xin_aea232db55de4e9084c128b16dd24d6d.jpg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/></p><p align="center">村里常年约有三百多人外出“跑江湖”,其中妇女将近七成。</p><p align="center">只剩下老人们在夕阳下谈论今年的收成 </p>  薛家湾人的名声和祁连山一样绵长、久远而又神秘。他们世代以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为生,曾流浪四野,不事农耕。 <p>  薛家湾人的根到底在哪里?有人曾认为,薛家湾人是印度一支吉卜赛土著的后裔;后又有学者考证,他们的根应在江南。 </p><p>  谁也说不清庄浪河流淌了多少年,谁也不知道薛家湾的根在哪里。 </p><p>  在庄浪河和乌鞘岭余脉之间的薛家湾,是一个安静的村落。土坯的房屋错落于沙沟两侧,干枯的枝桠刺棱棱直指天空,沙梁一道连着一道,就连远处刀斧劈过似的山峰也是一派沙色。 </p><p>  深秋的暮色让这里显得尤为荒凉! </p><p>  这是在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城西南十余里。地域的位置并不能给予薛家湾精准的定位。它是个特殊的村庄,湾里有170户730口人,家家都有人外出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流浪,平日里,在村的不过400来人,所以这个村的人被周围的人看做“异类”,而在早些年间,薛家湾人更不与外界通婚往来。 </p><p>  “沙梁子一道道连天远着哩,比不上薛家湾人走四方的脚步远呀嘛” </p><p>  10月27日是个好天气,太阳早早露出脸来。郭宗林也赶了个大早起身,一下一下地扫院子,影子被阳光拖得老长。她要在9点半出发前,把里里外外收拾停当。 </p><p>  院子拾掇利落后开始做早饭,炉火烧得很旺,入秋后这大西北的天一日紧似一日地冷起来。男人柳文昌坐在沙发上悠闲地抽着烟,只要女人在家,家务活他是不“染指”的。可郭宗林一年总有一半时间在外头。那时,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得柳文昌来料理,庄稼活自不必说,还要照顾好刚上中学的儿子的一日三餐。 </p><p>  郭宗林有手艺,外出是为了挣钱。说起手艺,方圆百里甚至更远的人都知道,薛家湾女人的手艺是看相禳解。她们总三五成群地结伴出游,挨家挨户打门问,算不算个卦啊?想算的话,就把薛家湾女人请进门来,让她们细细地看了面相手相,卜一卜最近的“运气”。“运气”差了就要禳解一下。 </p><p>  9时30分不到,去县城的班车就在沙沟里猛按喇叭。郭宗林匆匆往布袋里塞了个大馍馍出了门。行李就一个大包,前一天收拾好了的,也没啥带的,不过两件衣裳和洗漱用具而已。这样的“轻车简从”早已是家常便饭,算不上别离,所以丈夫连大门都没送出来。 </p><p>  在沟梁上,郭宗林碰到村主任的媳妇韩少英,俩人寒暄了几句。韩少英是25日才回来的,准备歇上几天再出去。韩少英这次走了13天,回来时口袋里装了近300块钱,基本上就是这个行情。 </p><p>  韩少英说,她是要去沟对面的小叔子家看婆婆呢,婆婆也是刚回来,和村里另两个一样也都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走了趟兰州。现在天气冷了,家里不想让老人再往外跑,可婆婆就是闲不住,说老待在家会憋出病来的,在外面每天都走至少十几里路,身体还好得不得了。 </p><p>  小小的中巴车被挤得满满当当,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,其中有一半是郭宗林这样要出去走江湖的人。她们这次商量好了要去西宁,一块儿走,相互间也好有个照应,到地儿了再分成几组各自找生意。 </p><p>  先坐中巴车到永登县城,再倒长途车一路往西南走,赶中午过后到一个叫窑街的地方,下车吃碗酿皮充个饥,再坐上开往海石湾的长途车。过了海石湾,就进了青海,她们可要一路找生意哩。 </p><p>  郭宗林和她的姐妹们说,外出的日子苦着呢,走哪吃哪,走哪住哪,青海的饭还吃不惯。她们城里也去,乡下也去,小旅馆住过,茅草棚里也窝过。 </p><p>  对薛家湾的女人来说,生活本身就是这个样子,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,她们的手艺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。其实这样外出的不光是她们女人,薛家湾走江湖的男人也不少,他们不看相,只测八字。 </p><p>  薛家湾这样的生活流传了多少年,薛家湾人自己也说不清。 </p><p>  村里现在年纪最长的老人,也是当年听自己的爷爷奶奶说,早年间他们没有家,一头毛驴驮着锅碗瓢盆和被褥,老人小孩一起走江湖,那才叫艰苦,冬天晚上突然下起雪来,躲的地方都没有。现在好多了,出去了到哪了什么时候回来,都能给家里个信儿。他们不仅有了家,家家还都有了电话。 </p><p>  “要说种庄稼扛起锄头就能下地,要论薛家湾的语言你个外人听也听不懂着哩” </p><p>  75岁的刘世贤是薛家湾老辈人里最有文化的,早年从武威师范毕业后,一直在乡村学校任教。 </p><p>  刘世贤并不相信他们薛家湾人的禳解之术,认为“这是纯粹的迷信”。在他看来,如果要谈禳解的话,真正的方法是要修炼自己向善的心。我们听懂了老人的意思,那就是用对生活虔敬善良的心改变脾性,用好脾性影响生活,进而影响命运向好的方面转变。 </p><p>  在很多场合下,颇有江湖经验的薛家湾人更像是个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,他们凭借心理揣摩和精神疗法来卜卦、禳解。所以,薛家湾人常说,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技艺有高有低,*的也是个悟性。一般年纪越大算得越好,经验丰富啊。 </p><p>  而社会对薛家湾人的关注并非只停留在他们的谋生手艺上,更多是在于他们的生活习俗。薛家湾人就像一个特殊“部落”,与相邻村庄人们的生活格格不入。 </p><p>  解放前,薛家湾人是不种地的,他们不会。后来,分了田地,但他们的心思并不在耕种上,做农活的能力相对比较低,亩产怎么也赶不上周围的村子,为此也常被其他村的人瞧不起。就是现在,到了农忙时节,在薛家湾也感受不到忙的气氛。 </p><p>  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是薛家湾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,直到今天也是,尽管他们一再感慨“生意”一年不如一年。他们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的技术没有形成文字,一直是口耳相传,父亲传给儿子,婆婆传给儿媳。薛家湾主要是柳、刘、高、何四大姓,为了保证技艺不流失,解放前他们一直是彼此间通婚,姑娘不对外。后来慢慢也有了和外面人的通婚,但技艺的传授依然严格。 </p><p>  更奇特的是,薛家湾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服饰。他们的语言也是流传下来的,外面的人听不懂。虽然他们一般是用地道的永登方言交流,然而当他们三五成群结伴出门走江湖的时候,彼此间经常会使用自己的语言。 </p><p>  服饰则已经失传了。在薛家湾老人们的描述中,他们的妇女以前把头发梳得高高的,挽着髻,裹着手帕,大襟的衣裳长至膝盖,宽袖,裤子也宽短,用带子扎口,鞋子则尖尖地翘起来,鞋帮绣着花。这种的装扮和周围的人完全不一样。 </p><p>  后来,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,村里一个老太太过世,穿走了最后一套薛家湾特有的衣裳,薛家湾服装就再也找不到了。 </p><p>  “秋天叶子落了也要归根哩,谁能告诉我们薛家湾人的根在哪里呀嘛” </p><p>  “好多人都来研究过我们,但从来没有给过我们一个确切的结论。如果可能,能不能帮我们查一查,我们薛家湾人到底是什么民族?”当75岁高龄的刘世贤颤巍巍提出这样的请求时,不由记者心底一酸。落叶归根,可薛家湾人找不到自己的根。 </p><p>  据说,解放前就有观点认为薛家湾人是吉卜赛人的后裔。后来,南开大学一名教授曾为此专门进行考证。考证说,明朝时期,曾有一些吉卜赛人从伊朗进入中国,吉卜赛人只会算卦,却因语言不通、相貌特殊而在中国招揽不来生意,生活无着,又不会农耕,只好*偷抢度日。期间这些人曾辗转南方,到清朝雍正年间转到西北,因偷抢劣习不改,曾被秦州知府(现天水)追杀,后来逃跑不知去向。有人怀疑,他们是否就是薛家湾人的先辈? </p><p>  另有观点认为,薛家湾人还有可能是本地土著苗裔。1953年修订的《永登县志》载:“县城西南十里许,有村落,名西坪,又名薛家湾。居民全系苗族,……即世俗所呼‘蛮婆子’是也。相传舜帝窜三苗于三危,道经此地,所遗留者。” </p><p>  1979年到1983年间,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、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柯杨,曾带学生在薛家湾村进行了长时间的蹲点调查。他们研究认为,薛家湾人应该是中国南方流动移民的后裔,在明末清初来到甘肃。这支流动移民除在薛家湾村分布外,在甘肃的天祝藏族自治县以及青海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也有分布,只不过远没有薛家湾村这么集中。在柳、刘、高、何四大姓氏的先辈中,有算命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的高人而已。他们虽然和吉卜赛人一样喜欢流浪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,但所使用的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方式全是中国古代土生土长的问卦方式,和吉卜赛人攀不上渊源。 </p><p>  柯杨教授在对薛家湾人的语言运用语言学的规律调查研究后发现,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并非民族语,而是职业行话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江湖黑话”、“切口”。至于薛家湾的传统服饰,其实就是江南典型民间服饰的变异。 </p><p>  “他们应该是从安徽、江苏一带迁入西北的。”柯杨教授说,遗憾的是从薛家湾得不到有意义的家谱来佐证,个别家谱语焉不详,没有确切根据。 </p><p>  “车轮子碾路长了也要松动哩,薛家湾的习俗总有一天也会消亡哩” </p><p>  “抢救民间文化是非常重要的,如果我们不去了解、调查,许多文化现象都会慢慢消亡。”在谈到薛家湾村的时候,柯杨教授语调有一刻变得低沉。他把薛家湾人定位为“很特殊的职业集团”。 </p><p>  “文革”期间,薛家湾人曾一度告别了他们特有的流浪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的生活方式;改革开放后,他们的习俗又得到回复。现在,他们依然有生活独特的一面,依然喜好出行、卜卦和禳解。和附近的农民相比,他们对外人更热情,谈吐更机敏,凡是有乞丐进入薛家湾村,一定不会饿肚子。薛家湾人说,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出行的人,知道在外流浪的难处。 </p><p>  没有明文村规,但薛家湾人对待自己的“职业”恪守着祖辈流传下来的规矩。薛家湾媳妇王小玲认真地告诉我们,她们走街串巷,经常住在别人家,吃在别人家,但她们和吉卜赛人不一样,从不拿人家一针一线,如果做了不道德的事,就是坏了薛家湾的名声,会被全村人唾弃的。她们就*名声谋生,出门什么都能不带,但一定要带身份证,证明自己是真正的薛家湾人。“现在有不少人冒充薛家湾人行骗呢。” </p><p>  薛家湾人出门在外,特别尊老爱幼,很有长辈观念和集体观念。他们一般活动在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陕西、新疆等西北地区,主要是考虑与这些地方在语言上差别不大。 </p><p>  “我们村自然条件恶劣,但收入还要比别村好些,凭的就是这个手艺。近两年别村的副业起来了,我们就差了些,但也不错,总比下苦力打工收入好。”村主任柳东昌言语里透着满足。他说,村里有人算卦算出名声了,都不用出门,自然有人前来相请,收入还会更好些。 </p><p>  但是,他也明明白白感受到,属于薛家湾的一些东西也在流失,薛家湾的“味道”没有以前那么浓了。 </p><p>  以前村里家家户户、老老少少都多少懂点儿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之术。现在有些年轻人不愿意学了,改学其他的技术出门闯世界。 </p><p>  以前村里用于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的方式特别多,除了推八字和看相外,还有鸟占、神机敕等等。现在就连村里上了年纪的人,也说不清鸟占的奥秘了。 </p><p>  以前人们出行前都要像模像样地搞出行仪式,要拜周公和桃花娘娘,保佑满怀而归。现在不讲究这么多了,拎着包就出了家门。 </p><p>  以前传授技艺是做长辈的最重要的事。现在长辈们则是先让娃娃读书,实在没出路了才想着“学艺”。 </p><p>  以前薛家湾人把所有的钱都花在吃上,不添置家当,但吃得又简单,只会“一锅烩”。现在他们操持家务也井井有条,生活细致了,炒几个菜不成问题。 </p><p>  …… </p><p>  村主任柳东昌说:“‘文革’后我们村还出过4个大学生呢。不过比起别村的升学率就低了,毕竟家长常年外出,对娃娃的学习也是个耽误。” </p><p>  高作亮的本家哥哥高作祯现在是村里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第一“高人”,南方还有人请他专去问事。可高作亮一点儿也不会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,他说:“选择的路不同,我学的是机修。”他对自己的专长很自豪,认为自己的路更好走些,收入稳定而且不用艰辛奔波。 </p><p>  70岁的刘世莲带的几个儿媳妇都出了师,终日“游走江湖”。她爱怜地抚摩着孙女的头说:“给她就不教了,上大学,干更好的工作,将来不算卦,来研究奶奶的手艺。” </p><p>  在村小学当了将近30年教师的刘爱民的媳妇也懂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走江湖。可刘爱民说:“我家到此手艺就终结了,儿子开出租车,儿媳要料理家,就不学了。”站在教师的立场,他认为<a href="http://www.chinatarot.com/"><strong><font color="#b822dd">占卜</font></strong></a>毕竟不是正事,也就是个谋生的手法。 </p><p>  “那你有没有想过,这种特殊的民俗现象也许会失传了?” </p><p>  “不会的,一家不传不影响啥。农村娃娃能走出去的毕竟还是少数,更多的人回到村里,没啥学的,就还要学算卦。” </p><p>  “但它终归不比以往盛行了,消亡也是迟早的事。”“至少一百年内应该不会。”一百年,对于苍茫时空而言,不过一瞬。</p>




欢迎光临 中塔塔罗网 (https://www.chinatarot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