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册“中塔塔罗网”
 找回密码
 注册“中塔塔罗网”
中塔塔罗网 首页 行业交流 塔罗学习 查看内容

肯 · 威尔伯的超个人心理学理论及其对佛教的阐释

2021-5-12 18:13| 发布者: 汽车人| 查看: 13873| 评论: 0

摘要: 作者:原军超美国肯 · 威尔伯是当代著名的超个人心理学家和理论心理学家,他的意识理论对超个人心理学产生重要影响,并成为该领域的理论基础,其甚至被称为 " 意识领域的爱因斯坦 ",而整合心理学的提出则在更 ...


二、意识光谱演化及佛教比较

既然实相只有一个并且是永恒的绝对的,那么实相是如何产生一个个意识阶层的,则成为意识光谱演化所要探讨的内容。

威尔伯认为意识第一阶层 " 心灵阶层 " 即是实相,在这一阶段没有二元对立,而是认同一切万有(All)。但是之后通过摩耶(Maya)带来了幻觉的二元对立与分裂,从一个世界中创造出来两个世界,这些分裂并非真实,只是对于人类的行为方式来说仿佛是真实的。摩耶概念来自印度宗教哲学,最早出现在《梨俱吠陀》中意为 " 幻、幻象、幻术 ",佛教也吸收了这一观念的某些内涵,并提出无明概念,对其分析建立无常、无我等相关内涵。佛教认为整个世界从主观到客观都是摩耶,并非真实存在,如《金刚经》所说 " 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" 这最初的二元论关于主观与客观、自我与非我、有机体与环境,这时人类从与万有的认同转变为对有机体个体的认同,然后产生 " 存在阶层 " 这第二种意识阶层。通过二元论人类意识继续分裂,开始产生我以及我的两种区分,也就是佛教所谓我与我所的产生。这时人类认同从有机体转到自我,这时 " 自我阶层 " 也就产生了。而当人拒绝不想要的使人不愉快的方面进入意识时,辅助带中的 " 阴影层 " 也就产生了。

在威尔伯的论述中其曾以意识光谱与佛教唯识学相对应 [ 6 ] ,真心或阿陀那识相当于心灵阶层,随着初级二元论的出现,八种识开始产生,首先为阿赖耶识,其为超个人的,对应于 " 超个人带 ",之后为末那识带来我的概念以及生存意志,故而其代表存在阶层,然后第六识意识则对应于自我阶层,而前五识则简单对应于五感。

下面我们进一步以意识光谱为框架分析佛教关于觉与不觉、明与不明相关的论述,这时选用的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师隆钦燃绛巴的著作《句义宝藏论》。 [ 7 ]

1、 心灵阶层与本根

本根即是自心本性,大约相对于威尔伯所谓的心灵阶层,论中介绍大圆满关于本根的描述有七种说法:" 第一说,承认本根本自元成之理;第二说,承认本根为不定性之理;第三说,承认本根有决定意义的实际之理;第四说,承认本根可变现为各种之理;第五说,承认一切均可许为本根之理;第六说,承认本根为有其多种之理;第七说,承认本根是本净之理 "。这七种说法可分为两类:一种为追随宗派之见,一种为随顺行 " 道 " 者之见。其认为随顺宗派见解将元始本根分为六种不同说法都有过失,是堕于偏执一面的见解,而论主主张与追随行道者一致认为本根本净,本净即是元始最初之本根,其时无论轮回、涅槃、苦乐、有无、是非、迷悟、觉与不觉等等都不存在。正如《珍珠宝鬘续》所说 " 即使最初性本净,连迷之名亦非有,如是不迷更非有,是故迷乱本来无 "。与威尔伯把实相或曰心灵阶层实有化倾向不同,大圆满将实相分为自体空、本性明、大悲现三分,并特别强调本根的本性觉性没有实体,所以观待上来说为觉空不二,超越有无二边。

在本根境界中开始显现本根时,则成为迷悟两者的根源,当作为解脱的根源时名为解脱根,作为迷乱的根源时则名为迷根。这本根显现略当于威尔伯所说最初的二元论产生," 从认识论上讲,它是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切断,从本体论上讲,它是无限与有限的切断 "。


相关阅读

最新评论

推荐阅读更多
中塔CTA出品的神奇又好玩的塔罗魔法*戒指,可以准确的模拟从七十八字塔罗牌中随机抽取...查看全文
目前全球性的塔罗机构或者塔罗协会,被广为人知或者知名度和专业度都很高的有四家,被...查看全文
太阳重视:受到众人的瞩目,声势大,吸引别人的目光,被赏识,让别人感到快乐,涉及工...查看全文

返回顶部